(1)混凝土收縮裂縫的控制,主要的不是減小或補償混凝土的收縮,而是要控制混凝土的收縮內應力。
傳統的收縮理論認為,收縮是混凝土的材料特性,混凝土收縮是造成收縮開裂的主要原因。要控制收縮裂縫,主要方法是減小、補償或抑制混凝土的收縮。
(2)控制混凝土的收縮裂縫,應是以不可見裂縫和不可見孔隙缺陷為控制目標,而不是以可見裂縫或可見有害裂縫為控制目標。
長期以來,對硬化混凝土的質量評估,都是以可見裂縫或可見有害裂縫為控制目標。只要不出現可見裂縫,或可見裂縫比較輕微,在“無害”范圍內,就認為硬化混凝土的質量很好。但大量的工程現實表明,以可見裂縫或可見有害裂縫為控制目標,就很難控制不出現可見裂縫,很難將裂縫控制在“無害”的范圍內。
(3)在學術界和工程界最先明確提出了“混凝土配合比的拌合用水在混凝土澆筑密實成型后不可以損失”的學術觀點。
混凝土配合比的拌合用水是混凝土的重要組成部分,它在混凝土中有三大作用:①膠凝材料水化反應的需要;②拌合物施工流動性的需要;③維持混凝土體系的平衡,保持混凝土體積穩定的需要。前兩個作用人們已經十分熟悉,但后一個作用還未引起人們的注意,尚未得到重視。
(4)施工中要嚴控拌合水不得損失,不應放任混凝土失水。
混凝土失水就會產生缺陷,缺陷的嚴重程度視乎失水的多少。要實現硬化混凝土的“零缺陷”,從澆筑成型開始,嚴控拌合水不得損失。對失水的混凝土,初凝前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將缺陷徹底消除,之后防止混凝土繼續失水,就可以很好地防裂,實現“零缺陷”。